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江海证券研究部门负责人朱桦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继续明确了以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优化资本市场功能和渠道,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短期来看,上述政策有望通过降低融资难度,加速拉动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支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长期来看,“全方位、接力式”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将有利于我国培育新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龙头企业,形成“科技-金融-产业-研发”的正向循环,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和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朱桦认为,当前A股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国内,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给A股上市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障。2025年开年以来,中国科技领域百花齐放,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方向上不断突破,A股“科技叙事”的逻辑正在被不断强化,资本集聚效应加速显现,“科技-金融-产业-研发”的正向循环逐渐形成。以人工智能为首,2024年度A股科技产业表现突出,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相关行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2%、12.9%。同时,A股市场估值水平尚处低位,截至2025年5月7日收盘,沪深300市盈率仅有12.41,叠加当前全球经济秩序面临重塑的外围环境,A股市场的配置价值凸显,是当前全球资本市场中最具确定性的市场之一。
此外,朱桦认为,新闻发布会提到的证监会持续提升外资参与境内市场的便利性以及发布实施《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相关内容,持续有力推动提升外资和中长期资金在A股的参与程度,通过利用相关资金的持股特点和规范其投资行为,进一步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在面临外部冲击时的发展确定性。展望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快速发展打牢根基,畅通外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渠道,公募基金生态改革深化,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有望依托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在全球独树一帜,成为全球经济最强的“稳定器”之一。
转载请注明:财智纵横 » 证券 » 江海证券朱桦:中国经济再迎增量举措 全方位提升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确定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