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东数西算”等战略深入推进,深耕数据领域三十载的东方国信,正从行业探索者成长为支撑国家关键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在北京望京科技园区东方国信总部,东方国信董事长管连平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回溯企业与中国数字经济同频共振的三十年征程,勾勒出企业以数据为基、算力为翼,向AI时代智算领域领导者迈进的发展蓝图。
东方国信总部大楼 公司供图
深耕三十载 筑牢数字中国“压舱石”
“自1997年成立,我们便坚信数据终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数据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管连平的话语,彰显着企业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彼时国内数据产业尚处萌芽阶段,东方国信以运营商数据仓库业务为起点,开启“数据筑基”之路,既契合我国通信行业从“2G跟随”到“5G引领”的升级步伐,也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早期布局。
三十载砥砺前行,东方国信构建的“国民经济关键领域数字服务网”,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柱。在运营商领域,参与建设三大运营商七成核心数据系统,从5G基站智能预警到用户精准服务优化,每年为行业节省近亿元运维成本,助力信息基础设施高效运转;在金融领域,为300余家金融机构搭建风控与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连接190多万台设备、服务超1万家企业,山西煤矿智慧开采实现效率提升30%、能耗下降20%,钢铁厂区数字孪生推动绿色生产,成为“双碳”目标与制造业升级的践行者;在数字政府与医疗领域,搭建“一网通办”平台,为3亿患者构建区域医疗数据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这些业务不是孤立的商业布局,而是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责任担当。”管连平表示。从“十二五”时期的“两化融合”,到“十三五”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再到“十四五”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东方国信的发展轨迹始终与国家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作为大数据领域先行者,东方国信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发展过程中持续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5G”五大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多项核心产品实现迭代升级,技术护城河进一步拓宽。
如今,其全球化布局更成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缩影——在印尼、马来西亚服务当地通信基础设施,在印度推进智慧交通项目,在中东参与智慧城市规划,将中国数字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向世界,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创新破局 激活产业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生产力革新,技术创新是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的金钥匙。” 在东方国信技术研发中心,管连平演示的“文生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数据服务效率革命。用户以自然语言提出需求,系统15秒内即可生成含分析图表的大数据报告,将传统需3个月的平台建设周期缩短60%、成本降低50%,破解了行业“高门槛、低效率”痛点,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数据领域的鲜活实践。
“文生数”技术的价值,早已超越企业自身的业务升级,延伸至国家关键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在国家管网油气输送监测中,将数据平台维护团队从10人精简至2人,实现“每日一报”替代“每月一报”,为能源安全监管提供实时支撑;在国网集团电力调度中,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快速调取区域用电数据,助力“源网荷储”协同调度,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中海油海上平台运维中,以低成本数据服务支撑设备预警,推动海洋能源开发数字化升级。截至2025年10月,“文生数”技术已落地30余家企业,覆盖能源、制造、政务等国家战略领域,让数字化转型从“少数大企业专属”走向“全行业共享”。
如果说“文生数”技术是服务“产业数字化”的利器,东方国信正在研发和测试中的“幕僚文生数APP”则是深耕“数字产业化”、赋能民生的新举措。这款基于“文生数”技术的个人数据服务平台,整合财务、健康、生活等多维度数据,让普通民众无需专业知识即可“用数据管财富、用数据保健康”——分析上市公司财报和整合相关资讯、生成个人资产图谱,助力理性投资;识别体检指标、推送健康建议,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整合生活服务数据,推动数字普惠。
“从服务产业到服务民生,从赋能企业到赋能个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企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使命所在。”管连平表示。
智算布局 链接全球数字生态
“AI时代,算力是国之重器,是数字经济的‘水和电’,更是数字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支撑。”站在内蒙古智算中心监控大屏前,管连平表示。
作为东方国信响应“东数西算”战略的关键布局,这座位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区的算力基地,依托内蒙古低成本电力与区位优势,建设成效显著:当前已有3栋数据中心楼陆续进入稳定运营期;另有2栋数据中心楼启动交付并纳入服务体系。项目总体规划6栋数据中心机房及配套能源设施,总投资约45亿元,占地196亩,规划建设1.2万个16kW高密度机架,建成后将形成“算力-能源-智能管控”三位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北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算力支撑,目前二期工程正有序推进。
在扎实保障当前内蒙古智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前提下,公司还做好未来算力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储备工作。公司亦在内蒙古同步规划和部署占地面积更大、容量更大的算力数据中心建设。
在国家“优化算力布局、保障算力安全”战略指引下,东方国信已形成“自有基地+生态协同”的全域算力网络。2024年3月启动布局、2025年8月实现控股的中科视拓(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视拓云”),具备从服务器生产制造到算力云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目前运营超过3万张、涵盖20多个型号的GPU和国产AI加速芯片。
“东方国信与视拓云的合作绝非简单叠加,而是深度协同的化学反应。”管连平介绍,东方国信深耕多行业,拥有丰富企业级客户资源与沉淀模型,可为视拓云导入海量To B算力服务需求;视拓云的算力基础设施与底座能力,能为东方国信“文生数”技术研发、模型训练提供强大支撑。二者的业务协同,正构建起“东数西算”框架下“算力调度、供需匹配”的高效体系。
“算力布局既要服务当下,更要着眼未来;既要支撑国内,更要链接全球。”管连平透露,企业正擘画“全球算力网络”蓝图:国内将在北京、内蒙古、宁夏布局三大算力基地,形成协同联动格局;海外将在印度、中东、东南亚推进节点建设,既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为中国数字技术“走出去”提供算力支撑。这一布局,既是对“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东方国信从“中国数据服务商”向“全球智算领航者”跨越的关键一步。
从数据筑基到智算领航,从服务行业到赋能经济发展,东方国信的三十年,是中国数字经济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微观缩影。展望未来,管连平提出“三维增长模型”:以“文生数”技术激活数字生产力,以算力网络筑牢数字底座,以To B+To C场景拓展数字边界,每一环都与数字中国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全球数字治理等紧密相连。
“长远来看,未来30年,东方国信将继续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聚焦大数据与AI技术融合,在数据加工、算力服务、行业应用等领域持续深耕,力争成为AI时代大数据与智算领域的领导者。”管连平表示。
转载请注明:财智纵横 » 企业新讯 » 东方国信董事长管连平:数据为基算力为翼 引领AI智算新时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