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7月25日,由上交所、华夏基金、韭圈儿联合主办的“卓越班”活动在杭州拉开帷幕。行业头部公募基金公司、重磅专家、理财经理们齐聚一堂,共同探寻新周期下的资产配置破局之道,分享2025年最新投资思路。这场融合宏观洞察、工具革新与投资哲学的对话,为新时代下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指数浪潮:ETF生态的破壁创新
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产品部专家展示了沪市ETF市场的前沿图景。从全球视角来看,指数化投资已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全球被动基金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23%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42%;2024年,全球共同基金与ETF共吸引了近3万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其中ETF资金净流入高达1.7万亿美元、占比近六成。美国市场的指数基金规模在2023年正式超越主动基金,中国市场的指数权益基金规模则是在2024年首次超过主动权益基金。
在此背景下,上交所多措并举、积极推动ETF市场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近50只宽基ETF在上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沪市宽基ETF规模近1.7万亿元。展望未来,上交所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深耕ETF领域:首先,持续健全指数和ETF产品谱系,突出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次,不断优化ETF配套机制,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环境;此外,聚焦服务对接中长期资金,推动投资规模和比例稳步提升。
技术革命:重构全球财富版图
华夏基金社保投资部基金经理刘心任在其主题演讲《技术革命的资产密码》中,揭示了资产配置的周期与规律。
在他看来,技术革命通过影响分工、分配、分权格局,进而决定大类资产配置。当下,全球“分工、分配、分权”格局正处于混沌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美元霸权体系面临挑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处于孕育期,中国面临着时代的机遇与先发国抵抗和打压的挑战。
面对混沌期的资产迷雾,刘心任建议在长期战略维度采取“双期下的杠铃策略”:短期来看注重“混沌期中的防御”,建议增持黄金与贸易顺差国核心资产;长期来看注重“孕育期中的进攻”,建议布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投资纪律:资产配置如何循规致胜
韭圈儿主理人“北落的师门”与参会嘉宾分享了《资产配置七条军规》,其中首条即“忘掉暴富,为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他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一是“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周期,在其46-68岁的22年时间里平均财富增长达42.4%,69岁之后虽然增速降至9.8%左右,但依然凭借稳健增速实现了财富的可持续增长。与之相对的,是“木头姐”凯西·伍德管理的ARK Innovation ETF(ARKK.US)在最近几年的暴跌。得益于科技股的强劲表现,ARK Innovation ETF在2020年一度飙升150%、赢得了众多散户投资者的青睐,但随后几年该基金表现波动、净值大幅下跌。他用这组数据对比说明了一个投资真理: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向都是逆风,为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远比短期暴富更重要。
“北落的师门”还介绍了另外六条投资建议,如“永不满仓、找到自己的产品配置中枢”。他展示了一组更具冲击力的数据:采用20%股票+80%债券组合的投资者,在近17年年化收益为10.31%、最大回撤仅-13.81%,而满仓权益的投资者在此期间年化收益为9.06%、最大回撤高达-72.73%。
他还建议投资者,建立投资组合需要定期复盘、优胜劣汰再平衡,保持心态、克服贪婪与恐慌,定期投入、必要时加倍。最后,投资不败的秘诀在于持续的主业现金流,信任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事情应该交给机会成本最低的人”。
回顾过往,华夏基金根植ETF的全品类布局与工具化创新,深耕细作久久为功。公司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开启了中国公募基金的指数化投资新时代。其后20年时间里,公司将先发优势变成产品矩阵的宽度与深度,构建了业内最齐全、最丰富的ETF产品矩阵。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旗下非货币ETF总数已达110只,其中规模超百亿的“巨无霸”ETF有12只,数量为业界之最。展望未来,ETF行业的加速器已然启动,新的征程将开启新的变局,华夏基金表示将持续降低专业门槛、优化用户体验,与投资者携手把握时代机遇,共赴财富稳健增长之路。
转载请注明:财智纵横 » 私募股权 » 华夏基金X韭圈儿·卓越班杭州开讲 共议资产配置新变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