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25日晚间,齐鲁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出炉。作为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设立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的城商行,齐鲁银行持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转型创新,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协调发展,资产质量全面提升,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报告期内,齐鲁银行资产总额突破68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4.96亿元,同比增长4.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17.77%,营收与净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齐鲁银行取得经营指标全面向好、规模效益同步提升的成绩,得益于其在资产规模、业务结构及风险管控方面持续发力。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齐鲁银行资产总额6895.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01%;贷款总额3371.42亿元,同比增长12.31%;存款总额4395.41亿元,同比增长10.42%,存贷款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在服务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方面表现突出,科创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6.64%、38.93%、13.97%,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业务结构不断优化。齐鲁银行通过深耕客群经营,多渠道拓宽盈利来源,实现营收结构稳步优化。报告期内齐鲁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4.96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90.31亿元,同比增长1.73%;非息收入34.65亿元,同比增长12.7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10.12%,较上年提升0.76个百分点。
风险管控持续增强。资产质量方面,齐鲁银行多年来始终将风险管理作为经营核心,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19%,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07%,下降0.3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升至322.38%,较上年末增加18.80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齐鲁银行已实现资产质量连续六年改善,风险抵御能力领跑同业。
高质量发展成果离不开齐鲁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报告期内,齐鲁银行通过引入大数据风控工具,优化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强化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并建立“大监督”格局,实现内审、合规、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协同防控。
高质量发展成果为齐鲁银行回报投资者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行始终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坚持稳定、持续的现金分红政策,自上市以来,现金分红金额逐年提高,与广大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2025年1月,齐鲁银行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7元。在齐鲁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中,该行推出了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9元的预案,实施后,2024年度合计分红额度将达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66元,较上年增长21%。在二级市场上,齐鲁银行的投资价值得到认可,今年以来,其股价涨幅居A股上市银行前列。
齐鲁银行同日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该行业绩延续增长态势,业务基础更加稳固。一季度,齐鲁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2%和16.47%,资产、贷款、存款较年初分别增长3.90%、6.09%、5.22%,不良贷款率与关注类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这为其实现全年经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印证了其“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策略的有效性。
创新业务战略布局 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4年,齐鲁银行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围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县域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积极创新业务战略布局,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普惠金融方面,深耕小微市场,打造服务标杆。作为山东省内首家设立普惠金融部的银行,齐鲁银行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为广大中小微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7.04亿元,同比增长13.97%,户数增至6.92万户,平均利率降至4.27%。
齐鲁银行创新推出“微融e贷”,实现批量获客、自动审批,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重点产业集群,制定差异化线上审批模型,打造专属特色产品;针对广大小微客户推出的“济担—信心提振贷”,累计为5800余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29亿元;针对民营经济发展推出的“济担—攀登贷”,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17亿元。此外,独家冠名第七届山东省创业大赛,落地山东省首笔数字人民币创业担保贷款,为创业群体提供金融支持。
绿色金融方面,践行ESG理念,引领低碳转型。齐鲁银行扎实推动《2024-2026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落地,系统性构建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修订完善《绿色金融管理办法》,将ESG风险纳入年度风险偏好声明,并推出排污权质押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创新产品。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321.83亿元,同比增长38.93%,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银行业协会ESG评价A类行,并荣膺“最佳绿色金融中小银行”称号。该行还深度参与区域绿色项目,承办第二届济南科技金融论坛,推动绿色金融生态圈建设。
县域金融方面,深耕乡村振兴,推动“一县一品”。县域市场成为齐鲁银行战略增长的重要支柱。报告期末,县域支行存款余额1344.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7%;贷款余额999.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9%;县域客户数达到224.5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05%。持续推进县域机构建设,新设一级县域支行3家,县域支行达到83家,依托各县域支行铺设62家县域普惠金融中心,推出80款“一县一品”特色产品,覆盖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村镇银行坚持“支农支小”,涉农贷款占比74%,户均贷款20.40万元,有效支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业融合。
科技金融方面,赋能科创企业,构建生态闭环。齐鲁银行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新设立5家科技金融中心,全行科技金融中心数量达到10家。创新推出“科创积分贷”“联投易贷”等产品,科技贷款余额347.04亿元,同比增长46.64%。其“科研贷”入选人民银行“科创金融改革优秀实践案例”,济南科创金融中心支行在市级擂台赛中夺冠。通过承办行业论坛、打造“星空学堂·思享会”品牌,该行构建了“政银企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
此外,齐鲁银行持续创新交易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以差异化服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交易银行以创新服务实现提质增效。报告期内,齐鲁银行启动国际业务由“线上化”向“智能化”转型,打造“齐鲁泉e达”线上服务品牌,实现“结算+融资+结售汇+财资”多场景融合,加入人民银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创新小额贸易、海运费等7项跨境汇款直通功能,国际业务线上交易活跃度提升50%。此外,提高外汇和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落地首批“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业务,新增31家机构开办外币现钞业务,网点覆盖率近70%,设立全行首家外币代兑机构,提升个人外汇兑换便利化服务水平。
投行业务以创新转型提升拓客能力。齐鲁银行获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资格,承分销规模全年累计超过500亿元,服务投资人数量超过90家。推进银团贷款业务,主动对接同业,积极参与省内地市优质企业固定资产项目,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探索拓展并购贷款业务场景,助力企业产业整合,在服务省属国企转型升级方面初见成效。同时,发挥金融中介职能,针对产业类客户的融资需求,协同多类型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撮合等轻资本业务。
科技赋能数字转型 重塑金融服务生态
2024年是齐鲁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行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大局,主动拥抱金融科技,以“项目深化年”为牵引,聚焦“客户经营、管理效能、科技赋能、人才管理”四大领域,着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全面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客户经营更加深入。齐鲁银行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深入分析,筛选七大重点客群,匹配“一客一策略,一群一打法”差异化经营方式,提升客户触达和服务能力,上线企业微信平台,搭建47个外呼场景,试点客群代发留存率21.4%、人均资产提升46%。公司客户方面,该行开发行业分析模型,精选22个优势产业重点营销,建立县域特色产业线上模型,打造贸易融资线上化产品,线上交易占比30%,业务效率有效提升。
效能提升更加显著。报告期内,该行坚持基层导向、客户导向,开展“流程优化攻坚年”活动,持续优化客户服务、渠道支撑、运营管理流程。建设外部数据全景视图,共接入24类、百余种外部数据,优化智能报告平台。搭建智慧经营分析平台,完成7000余项指标开发设计,打造了贯穿式经营指标体系,提高管理层科学决策能力。此外,投产30个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其在运行数量达到86个,全年节省人工操作3.3万工时。
科技赋能更加主动。齐鲁银行科技内生能力不断增强,以湖仓一体为核心的数据中台体系逐渐成形,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完成6000余张报表接入、300余个模型开发,有效夯实全行数字化底座。将数据治理提升到全行战略层级,进一步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加强数据创新与管理,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中心连续两年被山东省大数据局评为“山东省省级新型数据中心(5A级)”。
人才体系更加科学。在科技与人才融合方面,齐鲁银行积极培育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该行构建数字化人才画像体系,培育500余人数据分析师队伍,举办首届数据分析建模大赛,孵化12个创新项目。通过业技数融合机制,科技专员派驻业务部门,敏捷团队推动贸易融资线上化产品开发,线上交易占比30%。标签平台、统一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进一步夯实科技赋能基础。
金融担当践行社会责任 凝聚品牌发展合力
除了积极谋求企业自身发展之外,齐鲁银行还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反哺地方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打造企业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担当有为的社会责任感诠释着齐鲁银行的品牌力量。
持续反哺地方经济。2024年,齐鲁银行公司贷款余额增长15.51%,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长46.64%。该行制定《齐鲁银行服务济南市“项目深化年”工作方案》,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授信客户达到1927户,增长39.64%。上线营销管理平台移动版,新增产业、园区获客功能,覆盖21个优势产业、7261个园区。拓展机构客户服务,新增各类银政资质84项,为近3000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医校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内,实现对公新开户2.5万户,对公活跃客户13.04万户,增长14.37%,对公基础客户6.85万户,增长10.35%。
着力促进乡村振兴。报告期内,齐鲁银行不断丰富业务场景,深耕“三农”市场。以产业金融和生态圈思维,深度构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金融基础服务体系,结合农业生态圈不同环节、不同客群的需求和痛点,积极创新各细分行业的场景化农业产品模式,形成覆盖种植、收储、流通、加工、养殖等各环节的客群服务产品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社保卡发卡突破100万张,多家分行中标“惠民惠农”补贴代发银行,开展“惠享山东行”惠民支付活动,持续拓宽社保卡服务的深度与广度。针对“一老一小”特色客群,注册“乐龄心安”专属养老品牌,落地“萌小齐”原创儿童剧巡演活动,开创拓客新模式。报告期末,零售客户数784.15万户,增长8.36%,人均在行资产提升5.95%。
积极培育企业文化。齐鲁银行以“家园文化”为内核,倡导“忠诚、责任、创新、效率”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了一支凝聚力、执行力强的员工队伍。通过数字化人才分级认证、内训师“传帮带”机制,员工专业能力持续提升。首届乐龄舞蹈大赛、北大研学活动等文化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向心力。
面向未来,齐鲁银行提出2025年将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改革转型、协同发力,守正创新、强基固本”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公司业务战略支柱作用,稳固零售业务战略基石地位,深化城乡联动发展,做优做强金融“五篇大文章”,培育经营发展特色优势,全力打造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转载请注明:财智纵横 » 私募股权 » 齐鲁银行:资产质量全面提升 战略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