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铂科新材:以“打铁人”初心铸技术壁垒 借AI浪潮拓增长新局

2025月11月06日 65425浏览

  “我们就是‘打铁人’,能跑出来靠的是笨功夫,磁粉工艺的改进、磁芯压制的革新,都是在千锤百炼里磨出来的。”谈及成功的秘诀,铂科新材董事长杜江华的话语朴素却坚定有力。

铂科新材:以“打铁人”初心铸技术壁垒 借AI浪潮拓增长新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2009年创立至今,铂科新材从美韩企业垄断的环境下艰难起步,成长为全球金属软磁粉芯领域前五、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一撮粉末撬动公司上百亿市值,以十余年如一日的专注成就金属软磁材料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面向未来,杜江华表示,铂科新材会持续深耕电气化和智能化两条赛道,公司将以技术为锚,持续拓展金属软磁粉末、金属软磁粉芯、芯片电感在AI端侧、自动驾驶、机器人、储能等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员工、股东实现共赢。

  三大业务相辅相成

  走进铂科新材展厅,由玻璃器皿盛放的黢黑色金属软磁粉末、各种型号的金属软磁粉芯,以及包括芯片电感在内的各类电感元件,渐次映入眼帘。

  这些产品其貌不扬,但应用场景无处不在。从变频空调、光伏逆变器,到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的充电模块,再到数据中心的UPS、服务器电源、GPU芯片电源,都要用到金属软磁粉芯材料。

  近年来,在“双碳”“新基建”等政策推动下,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储能、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领域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带动金属软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

  铂科新材于2019年登陆创业板,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涨约11倍。支撑股价上涨的,是公司稳健增长的业绩。Wind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铂科新材2024年营收从1.41亿元增长至16.63亿元,净利润从0.23亿元增长至3.76亿元,分别增长约11倍、15倍。

  经过十余年深耕,铂科新材已蜕变成全球金属软磁粉芯龙头企业。公司大力布局金属软磁材料领域,搭建起集“软磁粉末-软磁粉芯-电感元件”于一体的新材料平台。

  “我们的三条业务线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杜江华用构建“小微生态”形容铂科新材的核心业务布局。在公司的产业链布局中,金属软磁粉末是“源头”——不仅供给自有磁粉芯生产,还能对外赋能友商;金属软磁粉芯是“基石”,支撑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传统高景气赛道;以芯片电感为核心的电感元件则是“增量引擎”,旨在切入AI、泛半导体等新兴领域。

  “梧桐树”次第花开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铂科新材用“梧桐树”象征公司的业务规划,即以金属软磁粉末制备平台为“沃土”,将“沃土”的不同组分进行有机组合,滋养出金属软磁粉芯、芯片电感、金属软磁粉末三大业务条线。

  其中,金属软磁粉芯业务从突破美韩企业垄断起步,经过十余年深耕已成为公司的核心支柱。2024年,该业务销售收入达12.34亿元,同比增长20.2%。QYResearch研究数据显示,铂科新材已跻身全球五大金属软磁粉芯制造商,市场份额约为21%。

  以芯片电感为核心的电感元件业务,是铂科新材近年来最亮眼的第二增长曲线。随着AI服务器、GPU等大算力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市场对芯片电感的需求急剧增加,公司抓住了这次产业机遇。

   

  铂科新材惠东基地芯片电感一体成型车间 公司供图

  事实上,铂科新材早在2019年登陆创业板后,就利用IPO募集资金投入芯片电感研发,彼时AI尚未成为行业热点,市场需求仍在萌芽。“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卖给谁,但认准金属软磁材料的高频、耐大电流特性,一定能解决未来功率器件的痛点。”杜江华回忆,团队从材料突破入手,不仅实现了金属软磁材料性能的提升,还独创“高压成型结合铜铁共烧工艺”,让金属软磁芯片电感体积缩小至传统铁氧体芯片电感的1/3左右,却能耐受大电流,精准适配GPU、AI服务器等大算力场景。

  公司芯片电感业务于2023年形成销售收入。2024年,公司以芯片电感为核心的电感元件业务销售收入达3.86亿元,同比大增275.76%;2025年相关业务收入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公司非常看好芯片电感领域,市场规模预计为百亿元级,由于之前市场普遍采用铁氧体材料,存量及增量市场规模比较大。

  回头看,铂科新材不惜重金研发芯片电感,幸运地接住AI浪潮这波时代红利,是一种偶然;但保持技术领先市场两年,提高抓住时代机遇的概率,却是一种必然。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中寻求公司发展的确定性,是铂科新材经营哲学中的重要课题。

  铂科新材第三大业务板块是金属软磁粉末,作为上游核心原料,其为公司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关键支撑。2024年,该业务销售收入达3994万元,同比增长47.31%。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高速发展,高性能软磁材料需求快速增加。为缓解产能紧张、开拓高端市场,铂科新材启动年产能6000吨的现代化粉体生产基地建设,计划2025年完全竣工,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争取2026年实现满产。

  构建应对无常的系统化能力

  在经营管理方面,铂科新材不迷信国际巨头的管理经验,而是将离散数学、线性代数等科学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构建了一套“铂科式”管理体系。构建时空流变下的系统化能力,以应对市场的无常,则是这套管理体系的核心。

  无为而治是铂科新材一大管理哲学。杜江华解释称,此处的无为,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尊重规律、不越界。不干预研发团队的技术细节,但要求他们以终为始,用市场价值倒推研发方向;不插手职能部门的具体事务,但通过财务三表和人力部门反馈数据,倒逼各部门自证价值。

  “掌舵人要想清楚‘去哪里’,然后用组织能力实现‘怎么去’。”杜江华说,他的角色更像“系统架构师”,即搭建看不见的管理模型,让公司各组分像汽车的油门、刹车、方向盘一样协同:经营者制定战略,确保公司不偏离轨道;经营部门以目标为导向抓过程,推动业务增长;职能部门以服务为核心做纠偏,防控风险,最终实现战略与执行的有机统一。

  面向公司未来的管理及发展,杜江华有更多思考。“如何把能力沉淀到组织上,达成融合即控制,通过构建统一的系统、共识与能力底座,让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最终实现对经营风险、效率偏差的隐性控制,实现向内扎根;以及解答‘存在如何被生成’,即在多变市场中,找到组织持续存在的底层逻辑,实现向外突破,是组织者和经营者要面对的课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f $type=='index'&&$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