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镜观中国|绿电奔涌!注入中国发展新动能

2025月10月21日 67891浏览

  连绵山岭,风机叶片迎风飞旋

镜观中国|绿电奔涌!注入中国发展新动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戈壁滩上,光伏板如海洋般铺展

镜观中国|绿电奔涌!注入中国发展新动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镜观中国|绿电奔涌!注入中国发展新动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绿色电能

  在中国大地蓬勃发展

  

  7月3日拍摄的贵州金元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实现“双碳”目标

  能源是主战场

  “十四五”以来

  我国能源事业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可再生能源体系全球最大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

  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健全

  

  8月1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电入湘”工程)投产送电。该工程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这是8月19日拍摄的“宁电入湘”工程配套新能源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位于库布其沙漠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朔方新能源大基地(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近年来,我国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截至2025年9月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00余家

  绿色工业园区近500个

  

  8月14日,在重庆市涪陵区的“国家级绿色工厂”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车间内调试新生产线。该企业先后成功研制35kV、66kV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以生物降解油替代传统矿物油。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在山东承曦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制片车间,工人在查看产品(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能源转型加速跑

  离不开科技创新

  “十四五”时期

  我国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

  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7月10日,在国家能源集团天津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渤化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在检查光伏发电板。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这是位于山东省莱州市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1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5年上半年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了近30倍

  

  8月24日,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建筑”——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在青岛投入使用。该建筑通过一体化光伏幕墙、梯次电池储能和新能源汽车放电协同等技术,实现了100%绿电自给自足,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500吨。这是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建筑”(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进刚摄)

  重大能源工程接连突破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可满足3亿人年度用电需求

  

  7月3日在湖北宜昌拍摄的三峡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通过六库联调实现高效发电。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一批中央企业正以自主创新为引擎

  加速构建安全可控的能源技术体系

  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

  成为我国能源体系绿色转型的硬核支撑

  

  4月2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7月4日拍摄的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进刚摄)

  

  能源供应结构的优化

  带动能源消费“逐绿前行”

  

  1月13日,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沈海高速广东佛开段首个“光储充”一体化新能源服务区——址山新能源服务区正式投入使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全国能源消费中

  非化石能源占比

  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

  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

  这“一增一减”

  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含绿量”

  

  8月12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滕头未来社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投运,这是目前宁波农村单体容量最大的屋顶光伏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目前,我国终端用能中

  电能的比重达到30%左右

  全社会用电量中

  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5月27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公交总站光储充一体化公交充电站正式并网投运。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9月17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电力可靠性管理员朱鹏宇(右二)和同事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经营负责人交流,了解日常用电情况。2025年人社部发布公示,新增17个新职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员”作为“绿色职业”位列其中。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截至2024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

  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8月8日,新能源汽车在江苏南京龙潭港集装箱码头等候运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素平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绿色电力正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

  打造绿色空港、低碳民宿

  全绿电办展、建设全电厨房

  ……

  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费方式

  蔚然成风

  

  3月16日在博鳌零碳示范区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和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屋顶的光伏设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游客经过一家低碳民宿(8月5日摄)。径山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森林覆盖率超96%,于2025年4月入选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首批试点。新华社记者 毛竹 摄

  

  能源转型

  是兼顾绿色、安全、经济的世界级难题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

  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

  坚定的行动派、重要的贡献者

  

  8月30日拍摄的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清洁能源展区。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

  已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和光伏产品

  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8月12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旗下平高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罗马尼亚31.8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竣工。这是在项目现场拍摄的光伏发电板。新华社发(克里斯泰尔摄)

  

    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举行首车下线仪式。这是在工厂拍摄的下线的新能源汽车。新华社发(卢西奥·塔沃拉摄)

  绿电奔涌,潮涌东方

  中国的绿电

  不仅点亮国内万家灯火

  更惠及全球

  

  这是5月11日拍摄的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布卡区的263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贯彻新发展理念

  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这场波澜壮阔的能源变革

  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

  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强劲而持久的绿色动能

  制作:逯阳 王静颐 樊雨晴

  新华社摄影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f $type=='index'&&$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