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5月16日电 题:吉林长春:文旅结合激发商圈新活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段续、孙鹏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林省长春市桂林路商圈内人头攒动,小吃摊位前排起长队,咖啡店和酒吧里开启“慢生活”,次第亮起的霓虹灯牌,点缀在这条烟火气十足的街道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就在几年前,桂林路商圈还相对冷清,很多商铺都已经腾空闲置。从以传统商品销售为主,到以文化和旅游属性来吸引游客,打造新型商贸业态,这几年,桂林路商圈在政府和商家的协力下进行全新改造升级,成为长春最“聚人气”的地界之一。
修缮人行步道和商户台阶,营造文化石等人文景观,精心打造4面网红彩绘墙,搭建地下管网,引入国风灯廊、智能机器人……政府大力投资旧改项目的背后,是通过改善环境、做好服务保障,打造文旅新业态的经济发展理念。
持续上新的商业模式和不断优化的环境,吸引各地众多游客前来游玩。“白天逛小店,傍晚吃特色小吃,夜晚去咖啡厅坐一会,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从沈阳来的游客黄莹莹说。
“小店经济”是桂林路商圈的活力密码。“我们辖区内有数百家小店,包括新奇的饮品店、老字号烘焙店,以及各具特色的零售百货店。通过打造‘短平快’的业态,与其他商圈形成差异,吸引更多元的消费群体。”长春市朝阳区桂林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常明介绍。
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在长春多地,文商旅融合的流量密码正在释放出满满的都市活力。
在红旗街道的“这有山”商场,来到这里的顾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打卡。因“山”得名,这里将“青山”搬进繁华商区,一进门就可远观整座山形建筑。拾级而上,各具特色的200多家商户沿山路设置,山水、亭台、绿植点缀其中,意趣盎然。
以文化汇聚人气,“山”里的文化艺术活动不胜枚举,商场已成为公共文化生活的空间。“我们与正在举办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联动,将文创手作、线下互动等搬进‘山’里的分会场。”“这有山”商场总经理刘朝霞介绍,商场还通过举办读书日活动、“云山集”市集、打造线下音乐空间等,构建开放的休闲文化空间。
原创冰箱贴和国风服装、非遗技艺现场展示、创意书店和萌宠店……全国游客纷纷来“这有山”体验,商场一年接待约1000万人次,其中节假日期间外地游客占六至七成。
在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的时代,线下实体商圈保持竞争力的密码,正是顺应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通过建设文旅项目,让文化带来旅游,旅游带来客流,客流带来销售。
在长春市欧亚新生活购物广场8楼的露天屋顶花园,人们既可以在此休闲小憩,也可凭栏远眺,俯瞰市中心的南湖公园,将城市天际线尽收眼底。
当地市民回忆,这两年商场的人气有了很大的改善。政府部门通过帮助商圈招商引资,引入AR体验馆、高尔夫球训练馆等新业态,让传统商场转型升级。
“我们去年打造免费开放的‘时光记忆馆’,展示老长春的各种生活元素,如有轨电车等,让市民参观怀旧,也让外地游客感受东北文化。”欧亚新生活购物广场副总经理吴彩文说,通过搭建唐风夜宴、莫奈花园、两点半露台等场景,让生活与购物、人文与休闲交相融合。
今年“五一”假期,长春市红旗商圈、桂林商圈、前进商圈日均客流量均超20万人次。
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长春市近年来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奋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并带动周边地市一体化协同发展,让商贸新业态带来美好新生活、经济新动能。
转载请注明:财智纵横 » 经济要闻 » 吉林长春:文旅结合激发商圈新活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