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DeepSeek横空出世,让整个AI(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既兴奋又焦虑。我们整个团队从大年初四开始就没休息,对DeepSeek的创新做进一步研究。”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海清直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DeepSeek出圈后,大模型和AI迅速成为市场焦点。DeepSeek会对AI行业产生哪些影响?大模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实探商汤科技、MiniMax、阶跃星辰等多家AI企业,发现目前AI企业正积极构建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行业人士认为,DeepSeek的普及将会引发一系列应用浪潮,进一步推动A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与此同时,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在2月21日至2月23日举办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一批国内外头部AI企业齐聚上海,并发布重磅技术与解决方案,涵盖智能开发工具、多模态大模型等多个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速AI产业发展
“DeepSeek的走红可以说是一次全民科普,我再也不用和我妈解释我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了。”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笑着说道。在他看来,DeepSeek为整个大模型行业向前迈进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商汤科技产品总监、小浣熊家族产品负责人贾安亚进一步分析称,前两年,一些新的AI技术还让从业者感觉需要花很多教育成本才能让用户使用,但随着DeepSeek引爆,更多人尝试使用新技术,这对整个AI行业生态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
但DeepSeek给行业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自DeepSeek破圈后,其“朋友圈”持续扩大,多家公司甚至是大模型公司都宣布已接入DeepSeek。
“大模型的迭代仍在继续。在某个阶段中,一个大模型做得好,不代表其他大模型就没有机会。很多友商觉得DeepSeek做得好,自己也主动接入、也愿意用,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我觉得这挺好。”MiniMax副总裁刘华说。
商汤科技就是接入DeepSeek的友商之一。2月8日,商汤科技宣布,企业客户和开发者可在商汤大装置万象平台中,快速部署DeepSeek系列模型,并享受3个月内1000万tokens(文本处理过程中的最小单位)免费使用权益。
“我们也是希望博众家之长,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模型能力。”商汤科技大装置产品总监刘叶枫分析称,“商汤科技的模型体系在多模态融合领域有一定优势。我们会根据具体的客户场景去进行模型的选择,相信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模型能够发挥不一样的优势。”
与此同时,对于大模型产业链上下游而言,DeepSeek的火爆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黄海清表示,根据大模型目前的发展情况,高质量的语料数据集会决定大模型能力的上限。他举例称,如果数据质量不高,可能需要1万张卡进行训练,但高质量的语料只需要100张卡,这也是DeepSeek能够取得卓越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
“目前,库帕思已经全面启动具身智能、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娱、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行业语料库建设。语料运营1.0平台已投入运营,公司正加快布局从真实世界到模拟仿真的数据合成2.0平台研制。”黄海清称。据悉,库帕思定位于专业化的功能性语料服务运营平台,该公司已经链接了超过50家语料生态合作伙伴。
谈及大模型行业未来的发展,刘华认为,AI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大模型技术每隔几个月就有重要突破,DeepSeek的创新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预计未来两三年,大模型的能力将实现数倍量级的提升。同时,中国大模型企业的发展仍需更多支持,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政策扶持等。
开源成为新趋势
2月18日,阶跃星辰和吉利汽车集团联合宣布,将双方合作的阶跃两款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向全球开发者开源。
这也是阶跃星辰首次开源其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阶跃星辰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姜大昕表示:“阶跃星辰一直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为目标坚持研发基座大模型。开源的初心,一方面是希望跟大家分享最新技术成果,为开源社区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多模态模型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但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期待与社区开发者集思广益,共同拓展模型技术边界,并推动产业落地。”
实际上,自DeepSeek走红后,一股开源潮流席卷全球,开源大模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和突破,国内外多家大模型厂商纷纷官宣旗下部分闭源AI模型将转向开源。
“继OpenAI闭源后,大模型厂商呈现闭源趋势,直至DeepSeek将高性价比的R1模型开源。”浙商证券研报称,未来,如果大模型能够形成繁荣的开源生态,AI基础模型有望加快创新,AI应用部署门槛降低将带动行业繁荣,并催化推理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国内开源生态的日益成熟,也为厂商提供了强大的开源动力。李璟表示:“阶跃星辰此次开源大模型发布后,第一时间就得到了云厂商、社区、芯片厂商的跟进适配,这些动作都是自发形成的,说明开源社区的蓬勃生机和力量,也能帮助厂商更好地去做模型迭代。”
“得益于大模型的开源,近期社会各界热衷向DeepSeek提问。”刘华认为,高水平大模型的开源,有助于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能够让大众免费体验到优秀大模型的技术能力,有助于提高AI的渗透力。公司希望通过开源和共生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通过产业论坛与社区等形式,更好地服务开发者与内容创作者,优化大模型的应用和推广。
开源不仅能让AI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普通用户免费体验优秀大模型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能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作为推动大模型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的关键力量,如何帮助开发者更好更快地生产模型也成为行业前进的方向之一。
因此,开源的不应只有大模型,还有面向开发者的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科技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将发布面向开发者的一站式开源Agent应用开发框架——LazyLLM。据介绍,LazyLLM的设计理念是简化开发流程,开发者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将意图识别、知识库检索、大模型能力等模块快速拼接,实现完整的应用。
“其实商汤科技一直都在做开源的工作,进而打造差异化的开源优势,例如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开源了OpenMMLab,在视觉领域赋能整个行业。我们希望在‘推理-部署-应用’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开发工具链,从而降低应用开发者生产模型和模型微调整的能力,最后能真正降低门槛,实现AI普惠,这也是我们开源的终极目标。”刘叶枫表示。
大模型推高算力需求
去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至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一直以来,上海都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地。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此前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媒体通气会上表示,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此外,截至2024年底,上海已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李璟认为,在大模型领域,上海的生态布局和应用都在全国领先,一方面是模型生态,包括算力、数据等上下游,上海的布局既全又深;另一方面是模型应用,依托政策支持,近年来诸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应用率先在上海落地。
“模塑申城”的打造离不开算力,算力是大模型创新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动力引擎。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浪潮信息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提出,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高算力需求。2023年至2028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6.2%。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算力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层次化和碎片化的特点。据悉,作为“模塑申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之一的上海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单位,上海仪电投产了多个国内领先的“大规模、高等级”万卡智算集群,为上海重要大模型企业以及研究机构提供了低成本算力服务,并建设了国产化AI算力适配测试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研究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功能。目前,已完成十余款国产芯片的适配测试,并开展国产软硬件平台的适配和新技术验证。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降低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创新成本,上海仪电还将邀请相关企业共建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旨在通过精准匹配多方供需,融合调度各方资源,支撑和繁荣上海大模型创新生态。据介绍,平台包含算力超市、算力纳管、算力融合等主要功能板块。
云赛智联(上海仪电旗下专注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及智能化产品的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历年来在政务、企业数据建运一体化的能力沉淀,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起人工智能垂类模型应用和大数据运营等能力。这些能力的积累,也是更好地赋能行业应用和服务数字经济最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财智纵横 » 企业新讯 » 加速实施“模塑申城” AI企业共谋协同化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